抓海鸥塞进罐子,父母不该纵容“熊孩子”
近日,熊孩子在云南昆明海埂大坝边,抓海纵容一起孩子抓海鸥事件,鸥塞引发不少人的进罐关注。
从相关视频中可以看到,父母一男子带着孩子在抓海鸥,不该抓到后将海鸥塞进罐子。熊孩子另有一女子让孩子抓翅膀,抓海纵容游客制止后男孩才放了海鸥。鸥塞对此,进罐昆明滇池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工作人员接受采访时表示,父母海埂大坝以及海港公园里面都设置了友情提示,不该提醒游客不要抓鸥,熊孩子还有一个专门的抓海纵容护鸥中队。
此事之所以引发热议,鸥塞一方面是因为近来各地游客增多,伤害动物事件频频发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孩子身边成年人责任的缺失。
从前几日的袭击孔雀,到近日的抓海鸥事件,可以看到这些孩子身边的成年人要么选择隐身,要么承担了一个误导的角色。在面对孩子的错误行为时,成年人采取了视而不见的态度,甚至是帮助孩子“作恶”。
以男孩抓海鸥一事为例,孩子可能年龄尚小,不懂得海鸥只能用来观赏,并且需要善待。但陪伴孩子的成年人,却不可能不明白这个朴素的道理——遵守公序良俗,善待自然生物。
目前我们还不能确定孩子身边的大人就是他的父母,如果是,那孩子做出此种行为,就是家长的失职。常有人说,每个“熊孩子”的背后都站着一个“熊家长”。这样的说法很多时候并不是夸张,部分家长的一再纵容,对于尚未形成独立三观的儿童来说,就是恶意引导。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教更重于养。而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孩子三观的形成,日常行为的规范,更多则在于家长。在年龄尚幼的儿童面前,父母不单是一个家庭身份,更是孩子的引路人,是孩子成长过程的一面镜子。积极、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有赖于家长的正确引导。
以此观之,在一次次引发争议的“熊孩子”事件中,家长角色的缺失乃至错位,都应该引起警惕与重视。面对孩子的错误行为,家长不能一再无视。明事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以身作则,是每个成年人的必修课。
□宋述(媒体人)
评论投稿信箱:shepingbj@vip.sina.com xjbpl2009@sina.com
- ·美国队世界杯首战在即,拜登打电话鼓劲:让我们去震撼他们
- ·泰康李艳华:《人世间》每一句台词都感同身受
- ·最新!“光伏毁苗事件”追踪:特变电工子公司被立案调查,负责人遭刑拘
- ·美媒:拜登访问布法罗市 称“白人至上主义是毒药”
- ·能源危机“火烧眉毛”,欧洲各国日子不好过……
- ·“考研毛坦厂”?别再打教育经济化的算盘了
- ·“想买的都买到了!”直击上海静安首家线下营业联华超市
- ·林伯强:高耗能西部转移过程中如何兼顾西部污染治理
- ·汉莎航空周五将取消几乎所有法兰克福和慕尼黑的航班
- ·日本一季度GDP同比萎缩1%
- ·汽车下乡政策6月初有望出台,相关板块将迎来拐点?
- ·河北省长王正谱在石家庄市调研:完善支撑体系提升发展能级 推进现代商贸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
- ·菜贩“胖子”离世后,团结路上一场特殊的告别
- ·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消费环境,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求 激活县乡消费更大活力
- ·回复诈骗短信致银行卡被盗刷 法院判决持卡人、银行“各打五十大板”
- ·最悲壮的交配:产下后代之后,这些母亲选择了自我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