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发布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典型案例
4月21日,最高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10件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典型案例,检发击治以及加强司法办案、布打依法打击犯罪,理电络诈开展能动履职、信网协同推进网络治理的骗及相关成效。检察机关希望通过发布这批案例,关联起到警示犯罪分子、犯罪引导社会公众、典型推动行业治理的案例积极作用。
这10件典型案例分别是最高:魏某双等60人诈骗案,邱某儒等31人诈骗案,检发击治张某等3人诈骗案、布打戴某等3人掩饰、理电络诈隐瞒犯罪所得案,信网刘某峰等37人诈骗案,吴某强、吴某祥等60人诈骗案,罗某杰诈骗案,徐某等6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施某凌等18人妨害信用卡管理案,唐某琪、方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周某平、施某青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从案件类型看,有五件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另外五件则是与之关联的网络黑产犯罪。10件典型案例较为全面反映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样态,深入揭示了此类犯罪的社会危害。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主要特点表现为领域广、手段新、危害深。在这批典型案例中,刘某峰等37人诈骗案的犯罪分子以组建网络游戏情侣为名引诱玩家高额充值骗取钱款,是一种新型的“游戏托”诈骗方式;魏某双等60人诈骗案的犯罪分子以投资虚拟货币为名,搭建虚假交易平台跨境实施电信网络诈骗,骗取700余名被害人1.2亿余元;徐某等6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中,电信部门代理商和劳务公司内部人员相互勾结,利用工作便利,非法采集务工人员身份证、人脸识别信息激活手机卡,并被用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坚持惩防治结合 筑起防范诈骗“防火墙”
最高检第四检察厅负责人表示,公民个人信息已经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基本物料”,犯罪分子或是通过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注册手机卡、银行卡,以此作为诈骗犯罪的基础工具;或是利用这些信息对诈骗对象进行“画像”实施精准诈骗。检察机关高度重视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下一步,检察机关将把惩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作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重点工作,将行业“内鬼”和职业团伙作为重点从严惩治。有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要从每个人做起,希望大家切莫贪图眼前蝇头小利,切莫追随不良网络文化,切莫轻信“前沿概念技术”,提升防范意识和能力,筑起防范诈骗的“防火墙”。(总台央视记者 程琴)
- ·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当天 同程旅行“看球房”预定暴增超30倍
- ·生活成本上涨,英国流行“共享房屋”
- ·“毛孩子”千亿产业,带火宠物概念股
- ·Mysteel解读:供增需弱 广西猪价或弱稳运行
- ·铜道控股重新符合纳斯达克持续上市标准
- ·三星申请双屏下摄像头专利,支持人脸识别
- ·“浙里惠民保”实现省域全覆盖
- ·欧盟委员会敦促意大利继续坚持推动经济复苏
- ·国外多家社交媒体平台有虐待濒危野生动物视频,灵长类动物比例高
- ·苏农银行董事长两年内三次增持股份,高管轮番增持下的该行股价长期破发
- ·恒和集团拟于1月13日派末期息每股0.02港元
- ·因个人原因被留置调查,沃森生物解聘董秘张荔
- ·为“第二支箭”做准备,万科拟增500亿发债额度
- ·三亚重启!酒店、机票预定明显升温 游客信心恢复仍需时间
- ·中粮试错交易:燃油触底反弹 关注是否延续上涨趋势
- ·云南信托参股老鹰高飞创投,参股比例约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