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发布提示:警惕贷款中介不法行为侵害的风险
央视网消息:中国银保监会微信公众号10月14日发布《关于警惕贷款中介不法行为侵害的银保风险提示》,全文如下。监会警惕
贷款市场上,发布有一些非法中介假冒银行名义,提示打着正规机构、贷款的风无抵押、中介无担保、不法低息免费、行为险洗白征信等虚假宣传的侵害旗号诱导消费者办理贷款,其实这些诱人条件的银保背后是高额收费、贷款骗局等套路陷阱。监会警惕这些不法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发布合法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提示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2022年第7期风险提示,贷款的风提醒有借款需求的中介广大消费者要选择正规机构办理贷款,警惕非法中介或不法行为侵害权益,注意防范以下陷阱风险。
陷阱一:假冒银行名义发布办理贷款的广告信息。非法中介会冒充“xx银行”“xx银行贷款中心”等名义发布贷款广告信息,或是向消费者推送贷款额度,声称“在银行内部有关系”“可走内部流程办贷款”等,诱骗消费者通过其办理贷款。其实,此类中介机构与银行并无关联,是为诱骗借款人进行的虚假宣传。
陷阱二:骗取高额手续费。非法中介常以“低价手续费”“百分百获得贷款”等幌子吸引消费者。在借款人从银行获得贷款后,非法中介又以各种名义要求借款人将贷款资金打入指定账户“走账”,伪造“流水”,借款人一旦进行转账操作,这笔资金大多以“服务费用”等名义被截留,借款人很难要回资金,面临维权困难。
陷阱三:提供名不副实的中介服务。非法中介往往瞄准对贷款业务、流程不熟悉,或征信有问题的消费者群体下手,提供所谓的“优惠贷款”“迅速放款”服务,从中抽取极高的费用。事实上,消费者完全可以通过银行等正规机构官方渠道自行办理贷款业务。有些不法中介甚至会不顾消费者偿还能力,怂恿消费者从各类网络借款平台申请贷款,有的贷款产品本身就有很高利息,不法中介仍要再骗取一笔高额费用,其目的就是快速敛财而不是提供服务。
针对以上中介不法行为,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醒有借款需求的消费者,要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理性借贷,从正规机构、正规渠道办理贷款业务。
一、从正规机构获取融资服务
消费者如果有借款需求,应通过正规金融机构、正规渠道进行咨询或者办理。如确需中介服务,不要轻信间接的贷款服务要约,要注意核实中介机构资质,详细了解中介服务与合同内容,警惕贷款营销宣传中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息费标准等虚假宣传行为。
二、了解贷款产品的重要信息
向银行或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办理贷款时,要注意看清贷款条件、综合息费成本、还款要求等重要信息。坚持诚信理念,向正规机构提供真实贷款申请资料,珍惜个人征信,理性借贷,及时还款。
三、警惕向无关账户的转账要求
要增强法律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对于超出贷款合同约定的转账要求要注意,警惕以“刷流水”“走账”为由的打款要求,不随意向无关账户转账打款,防范被骗取资金风险。如发现自己陷入不法中介陷阱,应保存好相关证据,及时通过报警、诉讼等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 ·中央纪委印发办法 规范问题线索管理
- ·态度大转变!外媒称推特正重新考虑马斯克的收购要约
- ·北京新增29例!朝阳区部分区域提升管控,居民足不出区
- ·见完美国务卿和防长,泽连斯基刚在社交媒体上发图
- ·1780亿元!郁亮打出融资组合拳
- ·制造业、服务业“冰火两重天” 欧洲央行或最早7月加息
- ·俄媒:土耳其对俄罗斯飞叙利亚的航空飞机关闭领空
- ·韩国央行行长:通胀比增长放缓更令人担忧,应继续加息
- ·国开行王卫东:将保持信贷总量平稳增长 加大重点领域支持力度
- ·人民币汇率较快回调 多家A股公司回应对出口业务影响
- ·有志愿者倒卖香烟一天赚一万?上海市文明办封停注册账号,已向公安通报调查
- ·五一假期出行提示|高德地图:预计假期尾声高速返程车流较为分散
- ·银宝山新拟不低于9.92亿征集新主 巨亏12.9亿负债率超90%财务承压
- ·上海车企复工:第一批转阴的工人,已经上班了
- ·华创资本熊伟铭:科技创业“避坑”,紧追国家战略风口
- ·上海今有暴雨,配送小哥的安全怎么办?外卖电商平台有这些保障
- ·到“十四五”期末,上海要成为5G网络部署和融合应用的全球标杆城市
- ·西藏银行原副监事长唐泽平被开除党籍:不信马列信宗教
- ·合肥两家核检机构出“假报告”为何只被“警告”?
- ·国办:推动金融系统通过降低利率、减少收费等多种措施,向实体经济让利
- ·小米集团:第三季度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425亿元,环比增长0.6%
- ·委托理财亏4725万Q1净利降67% “买酒”不成众兴菌业信披违规遭警示?
- ·代号“翻转蛋糕” Android 14最新曝光 或迎来颠覆性升级
- ·马斯克大吐苦水,美国要停止宠爱超级富豪了?
- ·一手将古驰送上“神坛”的创意总监或将离职
- ·CINNO Research:2022Q1 OPPO销量登顶,荣耀3月销量拿下月冠